Jacques Stotzem 一直是影響自己很深的吉他手
大概有5-6年的時間
為了追逐技術上&品味上的突破
捨棄了自己「當時」覺得好聽的音樂
只聆聽那些高手或前輩口中最頂尖的音樂家
無論是Jazz . Fusion . Funk . Metal . 古典
等到再回過頭時
對音樂的深度&理解似乎有些突破
很多原本喜歡的音樂也就沒有多少感覺了
尤其是木吉他演奏類的
但JS的音樂還是讓我很有感覺
我很喜歡他許多的旋律中隱藏的氛圍&動機
總覺得背後一定帶著什麼樣的故事
即使我不了解
去年寫給JS的作品,跟潘帥一起在情境亦得的演出: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shiangjung.chen.1/videos/vb.100000165150965/2347770185238464/?type=3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在某個時刻
同時擁有Maton . Lakewood 和廉價的Martin DRS2
但這時候我最常彈的是DRS2
才意識到我耳朵可能只能接受Martin的聲音
有些琴不是不好
而是在影響過我的那些老音樂中
沒有出現過這樣的「音色」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之後便開始鎖定Martin
而 D42 Custom其實也是個意外
原先是計劃找一隻高階的28 omc
但42剛好天時地利人和的落在我的預算內
感謝UD子文老闆
到現在依舊帶著無比感謝
記得多年前某次跟著潘帥 剛好帶著DRS2
雖然忘了是要幹嘛
但就碰巧遇見張仲麟老師和他的Martin CS-21-11
對於當天的心得總結大概就是 : 買Martin記得買Custom!
但這件事也在隨著遇到小袁後變成....XD
1.買Martin至少要買到Adi+GE
2.買巴西首選直紋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輾轉入手D42後也過了三年
最初要找一隻高階omc28的計畫依舊擱置著
當然原先也考慮前往香港通利訂製
或是美國購入Omc28 LJ巴西
但種種一波三折
最後還是決定請小袁幫忙
在客製完全定案前
基本盤不變的就是
Omc桶身 + Adirondack面板 + Madagascar側背版 + Golden Era bracing
而之後多出的Hot Hide Glue算是一個實驗性質的選擇
很明確是不會賣出的琴
所以LP就一次捏爆的概念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滿多朋友對於我
都有買Martin為何還選擇缺角帶著疑惑
但細數過去擁有Martin Omc簽名琴的演奏家
除了JS 擁有更多Omc 就是 Laurence Juber 了
邦喬飛吉他手Richie Sambora 也有自己的Omc 41 Signature
甚至也看過年輕時John Mayer 拿過Omc的影片
多半是即興能力好的吉他手
缺角對演奏家來說還是很需要
但對於音色的影響也是必然的
我自己的總結是:
沒有缺角的琴音色上更厚實飽滿
相同條件&規格有缺角的琴音色上更平衡&乾淨
但還是刻板印象影響最多
就像多數人買Taylor不會選擇沒缺角
也不會去抱怨914CE的音色渾厚度
輸給沒缺角的914(真有沒缺角的914嗎XD)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(再硬轉回來)
由於「成為一個Omc的player」這個念頭很強烈
希望演出時
自己的風格&音樂&使用的琴都是從一而終的考量
(理想總是美好&狂妄的?)
於是想試試看把自己的簽名放在這個百年老牌上
但也是預算先決,最後馬丁送報價單回來也還在自己的預算內
感謝天!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記得是2018/4月底送出的
由於美金匯率在一個相對低點
便決定一次付清
原先預估是2018年的9-10月就會完工(通常5-6個月)
但各種沒下文和不確定性的回答
再加上琴頸做壞
又得到需要redo的回覆
就這麼一拖再拖~到過完農曆年
最後一直到2019的5月底才真的完工抵達台灣
45規格的大概需要8個月
但28居然耗時13個月接近400天的煎熬日子
運氣不佳的各種狀況
反而讓小袁各種夾在中間難做人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總而言之2019琴終於來了
整體來說外觀很樸素
VTS沒有點的原因是
一.我能自己花一輩子去彈開
二.它實在太像是一個課金玩家
在遊戲內買加速卡的概念XD
這把的錢幾乎只砸在對聲音有決定性影響的部分
後續我自己可以處理的部分都cost down
(弦鈕.弦釘.弦枕.琴頭亮面拋光)
至於硬盒的部分只要琴平安到台灣,它就沒用了XD)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2018後custom都能獲得一張這樣的規格表
內部細項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滿訝異的是原先有送出簽名手稿
單方面給馬丁的訊息是
他們可以使用他們慣用的書寫體
反正不要新細明體之類的就好......XD
而最後他們真的使用這樣的筆跡
再細微調整得更理想
(好像不只是細微XD)
感謝Martin,小弟筆跡實在不怎麼樣
未上弦前
上弦後
這個簽名的報價就差不多1000-1500美金了.....Orz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琴頭部分的字其實有額外加點特殊選項
是A系列才有的細微差別
「1930s Golden Era Logo」
這件事情在跟小袁溝通的時候
其實就像P大說的
對於復古&審美有沒有一些個人堅持之類的Gas
沒有其實也不需要
但個人覺得必要XD
(實際上也沒有增加太多預算)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面板Adi的等級還可以
由於不是45系列可以來到7-8
28的等級落在5-6
(除非你加點了premium升級到頂)
再加上馬丁這種只能祖先保佑的選材邏輯
所以原先就沒有太多的期望值
但木紋真的還行
背板的馬達就
其實沒什麼好要求的.....XD
(借一下吉他修理人-鋒哥的照片)
GE bracing
比較奇怪的是
真正的Pre war其實是Adi面板+Sitka材質的bracing
但A系列是Adi+Adi
而Custom時也只能用Adi+Adi
猜測原因大概是支撐力&壽命的考量吧
畢竟目前使用Adi bracing都還是有變形狀況了
馬丁應該
無法完全復刻過去的聲音+支撐力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由於這幾年Martin Binding都有脫膠炸開的狀況
尤其是OM,再加上這隻還有Cutaway
於是多加點了Maple binding
一方面也是跟製琴師的朋友確認
完全環繞一圈木質的結構遠比塑膠或賽璐璐來得堅固
那...對於聲音的影響應該也是存在的?
至於脫膠鋒哥的猜測是
Martin目前都使用木頭膠去黏合塑膠
那黏合無法長久應該是預料之內?
如果能再選一次
可能會選的是cocobolo binding(如果能點)
純粹是想要深色的邊
當初42已經是koa
mada側背又點mada也不理想
maple binding算安全選項
另外一個想點卻沒點的是Thin Finish
40%的薄漆
但預算真能這樣一直捏一直捏嗎~哈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琴到之後
還是請鋒哥重製了一份上下弦枕
真心每次都當翠玉白菜在看鋒哥的手藝
放感情下去磨的無誤
在台灣很慶幸有這樣熱忱的吉他醫生
扎實的維修知識&判斷力
完整且能精準化的的工具
龜毛藝術家性格
童叟無欺的維修理念
每一次去找鋒哥維修都能獲益良多
我都能感到琴再戰十年無慮
(如果琴沒有發生什麼人為狀況....XD)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30歲時有兩隻custom Adi+Mada
已經很滿足
不缺琴了
剩的不是必要
就單純是慾望
(還是這兩隻其實也是慾望XD)
但人生也沒有購入太多琴的打算
畢竟馬丁就是要彈開.彈老了音色才有價值
琴多到彈不開也不是辦法
未來20年如果還有購入琴的打算
大概是一隻18A和巴西45
但以後再說吧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自己買琴的心得
對琴&音色建議要有絕對的「信仰」
不然琴容易在身邊來來去去
買了過陣子又嫌東嫌西的想賣掉
對的琴會在天時.地利.人和的情況下出現
然後在身邊陪上一輩子
需要銀彈到位
也需要耐心
反正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吉他手如果不是在「買琴」的路上
就是在「賺錢買琴」的路上? (誤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對的琴會伴隨著自己的作品&戰鬥痕跡一直走下去
更多的時候一直留著
也是因為琴本身有著一些綁定因素
可能是傷.價格.或是簽名無法售出....XD
一起加油吧
兩個夥伴
音色參考: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shiangjung.chen.1/videos/vb.100000165150965/2813288985353246/?type=3
在董老師手上: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j9Dk3FwHllA
吉他修理人 鋒哥專頁(專業)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guitarepairman/?epa=SEARCH_BOX
新增鋒哥更換上下弦枕過程 網誌
#你好.我是一個只拿Martin的演奏家